|
|
m_pause.compare_exchange_strong(expected_pause, false, std::memory_order_acq_rel) 这行代码实现了一个原子性的比较与交换操作,是多线程编程中实现无锁数据结构或同步原语的核心技术之一。下面这个表格能帮你快速理解它的各个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 含义与作用
m_pause 一个 std::atomic<bool> 或类似的原子布尔变量,通常作为线程间的控制标志。
expected_pause 期望值(传入引用)。函数会先判断 m_pause 的当前值是否等于 expected_pause。
false 期望成立时设置的值。如果 m_pause 等于 expected_pause,则将其设置为 false。
std::memory_order_acq_rel 内存顺序。保证操作前后的指令不会被重排越过此操作,并确保修改结果对其他线程可见。
返回值 布尔值。成功交换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并且 expected_pause 会被更新为 m_pause 的实际当前值。
💡 核心工作机制与内存顺序
这个函数的工作流程可以概括为:
1. 比较:原子性地比较 m_pause 的当前值是否等于 expected_pause。
2. 决策与执行:
◦ 如果相等:将 m_pause 的值设置为 false,操作返回 true。
◦ 如果不相等:不会修改 m_pause,而是将 m_pause 的当前值写入 expected_pause,操作返回 false。这一步非常关键,因为它让你知道了最新的实际值,以便重试。
选择 std::memory_order_acq_rel 作为内存顺序,意味着:
• 成功时(交换发生):具有 release 语义。确保在该操作之前的所有内存写操作(在当前线程中)的结果,都能被其他在线程中随后通过 acquire 操作读取到该原子变量的线程看到。
• 失败时:具有 acquire 语义。确保能安全地获取 m_pause 的最新值。
这种内存序在读写同一个原子变量以实现同步的场景中非常典型和重要。
🔄 典型使用场景与伪失败说明
这个操作通常用在循环中,以确保在条件满足时最终能完成设置,特别是在多线程竞争环境下。例如,一个线程可能想将暂停标志 m_pause 从 true 改为 false 以恢复运行:
// 假设初始状态下 m_pause 为 true,我们想将它设置为 false
bool expected_pause = true;
// 循环尝试,直到成功地将值从 true 改为 false
while (m_pause.compare_exchange_strong(expected_pause, false, std::memory_order_acq_rel)) {
// 如果进入循环,说明 compare_exchange_strong 返回了 false,交换未成功。
// 这意味着在我们尝试时,m_pause 的当前值已经不等于 expected_pause 了。
// 此时 expected_pause 已被函数自动更新为 m_pause 的最新当前值。
// 我们需要根据最新的 expected_pause 来决定下一步(比如,如果它已经为 false,可能就跳出循环)。
if (!expected_pause) {
break; // 标志已经被其他线程设为 false 了
}
// 否则,重设 expected_pause 为 true,继续尝试
expected_pause = true;
}
// 跳出循环,说明我们成功地将 m_pause 从 true 设置为了 false
需要注意的是,compare_exchange_strong 与 compare_exchange_weak 不同,通常不会出现“伪失败”(即即使比较值相等也可能失败),因此更适合不放在循环内或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场景。
希望这个详细的解释能帮助你彻底理解这行代码的用法!如果你对无锁编程的其他概念感兴趣,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