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发表于 2017-5-26 13:02:04

这个新中国第一部特级禁片,它的内容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A1NDMzNQ==&mid=2651551925&idx=1&sn=e373ece51028e85c1d4529a8ee3ce83b&chksm=8bee5365bc99da735730c3d9df993c32380d35ef9676346911eef5b9b10235933fb6e9ade940&mpshare=1&scene=23&srcid=0526WGdIJTEXJ4qlQam0xoW2#rd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OOw5KhjYOs50s1wBxibbNUIUY9voYqxBu5khSK9Fg7Rxf0cl2YKwXnj8SfJ9wyOibk8jAbWYMKILDsAF1h6kZLw/0?wx_fmt=jpeg文章来源于:德国优才计划/转载授权请与原作者联系

1950年,一部电影在全中国公映,上映后好评如潮,被评为1950年10部最佳影片之一。然而不久后,该片突然遭受全国规模的批判,瞬间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而且该片还被彻底禁止上映,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部禁片,电影主创人员也全都因此,陷入不幸中!
这部电影究竟敏感,露骨成什么样?才会在全国范围内都被禁了呢?而更让你意想不到的是,这部禁片的主人公,只是一个没名字、没文化,也没尊严,但真实存在过的乞丐……
他,就是武训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ZWhqghB9D2ncKknZiaFxtKFjPdIHiaCLFq2DgCSxTEmqY6Em2NWmibRNricJ9xnDlEM5FtfJNXsibFEQ/640?wx_fmt=jpeg
清朝末年,在山东堂邑县柳林镇武家庄,有一个叫武宗禹的贫苦农民,生有两儿一女,日子过得很紧巴,家里穷得都快揭不开锅。钱没多出来就算了,结果,
在1838年12月5日,他又多了个儿子,他连给孩子起名的兴趣都没有,干脆直接敷衍了事: “他在叔伯兄弟们中间排行老七,就叫武七吧。”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ZWhqghB9D2ncKknZiaFxtKDYRzrWyibicViaiaF47hX8IcZ3MQyHCrFGPYHLUlPDrDY2eaa76MGvsVFw/640?wx_fmt=jpeg

武七从小就读不起书,但每次路过学堂时,他都要驻足良久,偷听里面朗朗的读书声,其他孩子见他衣衫褴褛,都耻笑他,可他并不在意,一天,他鼓足勇气闯进学屋,请求先生准他入学。结果先生非但没同情他,竟还辱骂他:“你这穷小子,怎么能到这里来呢?还不快滚开,你想偷东西吗?”从此,他再也不提读书的事了。
7岁时,山东各地闹大灾,更雪上加霜的是,父亲也去世了,困顿的家瞬间失去了顶梁柱,他只好随母亲乞讨为生。他年纪虽小,但对母亲十分孝顺,每逢要到干净可口的干粮,都省下来带回去给母亲吃。
行乞到15岁时,母亲担心他,会因为乞丐身份成不了家,便让他给邻村的亲戚打工,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打工尽心尽力,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可亲戚老板不仅不给工钱,还说:“给你一口饭吃就算是莫大恩惠了,还要工钱?”。
他两年后离开这个亲戚雇主,到另一个地主家打工,同样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没想到,换来却是更悲惨的处境。平时他常常遭到打骂和责罚,
一个腊月三十,老板让他贴对联,因为不识字,他把对联贴错了,老板知道后大发雷霆,罚他不准吃晚饭,睡觉,还让衣衫单薄的他,在风雪交加的寒夜里站了个通宵。
他每年的工钱是十七吊,可他连续三年都没拿到过工钱。有一天,武七母亲病了,想借点钱回家探母,谁知老板欺负他不识字,拿出一个伪造的账本说:“某月某日你支取了几百文,又某日支用了几十文,总之,这年的工钱你已经用完了,在我这里没有存款了。”这一笔糊涂账把他气得目瞪口呆,他为给母亲治病据理力争,可老板当即恼羞成怒,反诬陷说他是讹诈,叫来家丁把他打得头破血流,将他扫地出门不再理会。
遭到欺凌被骗后,他在庄子上的破庙里,昏睡了整整三天三夜,有人以为他失踪了,还有人以为他气愤而死。没想到三天后,他走出了破庙,似乎变得疯癫起来,从此,街上多了一个衣衫褴褛、面目污黑,烂衣遮体的乞丐。嘴里还嘟嘟噜噜念个不停:扛活受人欺,不如讨饭随自己;别看我讨饭,早晚修个义学院。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ZWhqghB9D2ncKknZiaFxtKLO2GwPGiaqG9yjLCogoibIm1u5IDXJWjKIBPUHKy6aZEkqLnOPibGNS7w/640?wx_fmt=jpeg
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破庙中的三天,都想了些什么,那年他才20岁,手拿铜勺每天看上去都开开心心的,一边讨饭,一边还到处吆喝:出粪、铡草、拉砘子来找,管黑不管了,不管钱多少。他为了避免再次被欺骗,对自己的劳动明码标价,而且总是提前声明。
他讨遍了山东、河北、江苏等地,唱着似诗非诗,似歌非歌的歌,有声有色,有内容,有韵脚。遇到吝啬不给东西的人,他就唱:“不给俺,俺不怨,自有善人管俺饭。”当遭遇声色俱厉的谩骂时,他也不生气,唱歌以对:“大爷大叔别生气,你几时不生气,俺几时就出去。”
他把长辫子剃掉,只在两边额角,各留一撮桃形的短毛,丑得不行,以这种有些自虐的方式,来获得更多人的注意和施舍,他唱道:这边剃,那边留,修个义学不犯愁。这边留,那边剃,修个义学不费力。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1iaduKY5OJoLvGmfy0ub7bXtaq9sibuxIsvAJUPSicRWIeymMWA9jFWB5g0QibBYnTjoVIricgrVMzrw/640?wx_fmt=jpeg
除了讨饭,他还到处出卖自己的劳力,脏活累活抢着干,过着牛马式的生活,有时,他像个江湖杂耍艺人,给人表演全身倒立“扛大鼎”,嘴里唱着:“竖一个,一个钱,竖十个,十个钱,竖得多,钱也多,谁说不能修义学。”或是趴在地上给孩子做马骑,再以手代脚做“蝎子爬”,他甚至当众,吃毛虫蛇蝎,吞石头瓦砾等,以这种自虐的方式,博取大家的好奇,得一点点赏钱。
可这么拼命要来的钱,他却都不花,有时候,他讨到了好一点的食物,就转手卖出去,自己只吃那些霉烂的和糟糠菜根,还边吃边唱: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吃的好,不算好,修个义学才算好。
他这么做,全是为了赚钱,积攒起来修个义学院。原来,他在破庙里想通了,
自己被欺负都是吃了没知识的亏,可天下还有多少跟他一样的人啊?他想为这些穷人开办义学,让他们免费读书,不再被人随意欺凌。
因为他总是“义学”不离口,大家都以为他得了“义学症”,所以把“义学症”作为他的绰号,而他却不以为然:“义学症,没火性,见了人,把礼敬,赏了钱,活了命,修个义学万年不能动。”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ZWhqghB9D2ncKknZiaFxtKxgPlH6usZNfXicAVRTOsBWzfA8JrHmabibzQiciaoThIsVfBYiaGDTL7Chg/640?wx_fmt=jpeg
35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和两个哥哥分了家,他分得三亩地,变卖为120吊钱,连同多年行乞攒的100吊,共有210吊钱。他想找一个可靠的人存起来放贷生息,为义学积攒更多的资金。他打听到县里有位杨举人很正直,于是,他特地跑到杨府求见,结果杨举人一看他是乞丐,就拒绝了,他就在杨府门口跪了整整一天一夜,这才终于感动了杨举人。
钱可以生钱了,离办义学又近了一步,这更激发了武七讨饭、挣钱的热情,接着,他又跑到各地乞讨,挣钱的渠道也不断拓宽,他走街串巷,接触的人很多,就给人家说媒,每撮合成一桩婚事,就会得到一些喜钱。他还捡拾妇女做针线活遗弃的破布废缕,拈成线绳或缠成线蛋卖。随着钱的增多,他开始典买田地,同时以三分息给他人放贷,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在他49岁时,他已置田230亩,积资3800余吊,这在当时已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
他那不务正业的哥哥,见他有钱了,就跑来向他借钱,一些亲戚朋友也来要求他资助,他全都拒绝了,正色答之:不顾亲,不顾故,义学我修好几处。在别人看来,武七非常抠门,为了钱,他可以不要尊严,不顾亲情,但有时他又非常大方,大方得令人吃惊。
38岁那年,山东大旱饿死不少人。他就买了四十担高粱赈济百姓。乡里一对孤寡的婆媳两人,靠要饭为生,好心的他,就慷慨地赠给她们十亩地,还唱道:
这人好,这人好,给她十亩还嫌少。
这人孝,这人孝,给她十亩为养老。
而他这个吃尽贫穷苦的乞丐,竟没有在自己身上花一分钱,他放弃尊严而获得的所有钱财,竟让他干了一件最有尊严的事!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1iaduKY5OJoLvGmfy0ub7b9yictZMeiag1Q5AfN7hlHuySIKnPZYQia7K16YqCRtkgHaFKbgmJRdxyw/640?wx_fmt=jpeg
他跟杨举人说自己想办义学,杨举人听了以后大为感叹,在杨举人的帮助下,他很快就得到堂邑县县令的支持,不久后,坐落在柳林镇的“崇贤义塾”落成,有瓦房24间、大门二门各1座,总计用钱4378吊,不足部分由柳林富绅捐补,230亩田地全归义塾,每年的地租作为开办费,不足部分仍由他乞讨募化补给。从20岁讨饭到50岁,整整30年,才建成的这所义学,其中的心酸只有他自己知道……
学校建成后,他亲自跪请当地有学问的进士、举人到学校任教,接着他又跪请贫寒人家,送子女到义塾上学,学费全免,所需费用全部由他,置办的田产获利所得承担。有些人跪下,丢掉的是尊严,而他跪下,却赢得了尊重。
第一年招生,义学就招收到了,50个学生,共分为经、蒙两个班。开学那天,他宴请老师请乡绅作陪,他却一个人站在门口,等到进酒进菜的时候,


他就向来客磕头致谢。大家请他入席,他却说:“我是乞丐,不识字,不敢与先生同席。”他和学生一样分到一碗菜和几个馒头,他却悄悄地拿到外面换来几块新砖,自己仍然吃些残羹冷炙。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1iaduKY5OJoLvGmfy0ub7brPSfnD7tiaUj5a55WFZQKCJQdh8jiaTFFtRCOvjDLBDX43E8c97aekUQ/640?wx_fmt=jpeg
更让人感动的是,尽管义学有足够的校舍,他却不肯占用任何一个房间,平时只睡在走廊里。一天上午,他发现学生都已到齐,老师崔隼却没来上课,他就悄悄走进老师卧房,不声不响地跪在床前不住流泪。崔隼醒来后很惭愧,从此再不敢懈怠。如果有学生旷课,
他就跪在学生面前,流着泪劝说:读书不用功,回家无脸见父兄,读书不用心,回家无脸见母亲。在他的感召下,
义学的秩序和风气非常好,从这里走出了不少人才。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kKR2wa9BZKYsuCtxicsxZ9zba68o2G67hbHu4OXNaZMITKXYqnh9gSkD1zSQGR9yLZF3SUicqTh53w/640?wx_fmt=jpeg民国时期的临清武训义学校门
第一所义学成功兴办起来,这仅仅是他的一个开始,他仍然没有停止乞讨的脚步。1890年,他又创办了第二所义学。
这一年,他已经五十三岁了,有人劝他娶妻生子好养老,而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却不在意,还乞讨时唱着:人生七十古来稀,五十三岁不娶妻,亲戚朋友断个净,临死落个义学症。

慢慢地,他的善名传扬,很多贫苦人称他为武善人。他的善行也引起了山东巡抚的注意,巡抚见他衣服破烂不堪,就给了他十两银子,没想到,他把这十两银子也马上投入到义学中。不久后,他的绝世奇行甚至轰动朝野,当时清政府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却仍令国史馆为他的事迹立传,他也成了以乞丐身份,被载入中国正史的唯一一人。清政府还准予给他建“乐善好施”牌坊,赐名“训”,赏穿黄马褂。从此,他有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名字:武训。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AtX6zYuGjyn1iaduKY5OJoLvGmfy0ub7bZXmLaE1mia6icXhfo8RllxiaEjCgorOunxDANTiawh9eB2MVfaPmQIbr8w/640?wx_fmt=png
55岁时,他又聚集很多图书,创设读书会,专供穷人自由借阅,还大量翻印浅显的学习文章和书籍,免费散发给农民。1896年,他又在临清御史巷,办起第三所义学,取名“御史巷义塾”,(今山东示范化学校:临清武训实验小学)
他播下的义学种子在生根发芽,可他却已经耗尽毕生心力,1896年4月,他病倒了,静静地躺在御史巷义塾的房檐下,不吃饭、不服药,每天只喝几口清水,但他一听到学生的读书声,脸上就会浮现出笑容。《清史稿》记载:"(武训)病革,闻诸生诵读声,犹张目而笑"。
1896年4月23日,
千古奇丐武训,在朗朗读书声中含笑离世,终年五十八岁……
出殡当日,堂邑、馆陶、临清三县,官吏乡绅执绋送殡,各县乡民自发参加葬礼达万人以上,沿途来观者人山人海,一时师生哭声震天,乡民泪如雨下。
清廷赐谥号"义学正",授"乐善好施"匾额。1906年,清廷将其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并为其修墓、建祠、立碑,敬尊称为“义乞”、“乞圣”。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ZWhqghB9D2ncKknZiaFxtKykblz3DOhKdYgGia5mwvRklQANCoblG6UZ3bUfqSOzKsZulRCy63ia1w/640?wx_fmt=jpeg办学,一个神圣又纯洁的善举,而这样的善举,竟出自一个乞丐之手,实在没法不让人钦敬。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他走了,但他受到世人的钦敬,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
张伯苓创办南开学校,都受到他的精神影响。
军阀段绳武在听说他的事迹后,居然金盆洗手,搞起了乡村建设,决心将自己的财产捐献给社会。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bYrAx8S5TUBE1icLEL0khznBHic455IY4icOmvJibZVbzAPsmhxRUN8aWCPJrOAd4cTR05Cadt9ImtwDskVH9D8PA/640?wx_fmt=jpeg
许多近代名家,也都曾纷纷为他题词。
张学良题词:行兼孔墨。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bYrAx8S5TUBE1icLEL0khznBHic455IY49OhHsDkVfqzHicAhP96aib8pcSD3k9RTzdjknGGia3hPukMMCSydOfmtg/640?wx_fmt=jpeg
李宗仁题词:惟精惟一,有始有终。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bYrAx8S5TUBE1icLEL0khznBHic455IY4rZiadJRc0fXvPHzThojmQ3x9ljH6h5icGLhHZvpmYL9eyfBU0DbWRMJA/640?wx_fmt=jpeg
杨虎城题词:风兴百世。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bYrAx8S5TUBE1icLEL0khznBHic455IY4XuxY6xaNaD5jMnzkh2YrHVYKB0UQJTbwYU3czDic0iaNAJSwyUSibRsUA/640?wx_fmt=jpeg

傅作义题词:高风千古。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bYrAx8S5TUBE1icLEL0khznBHic455IY4ziaJI4NQOqUDHLsuhbNLVbZBiczLxE3Tahvu330NvRb3sno6fGwSZf4w/640?wx_fmt=jpeg

白崇禧题文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ZWhqghB9D2ncKknZiaFxtK3dicC9iaDXtwVAVEMYQ1e2vVE8xcRsPU5TJUXibPyotnj1zLDyLqVVWJQ/640?wx_fmt=jpeg梁漱溟题词:志气专诚。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ZWhqghB9D2ncKknZiaFxtKLJicTfJjwkaDZ2ZEMAmQmAOwkkwHrqrh43arMOyn4RJOmxRGnjCVPEA/640?wx_fmt=jpeg冯玉祥题词:特立独行,百世流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ZWhqghB9D2ncKknZiaFxtKYzvYN6bicHd35gVPrNhPTw5x1wNMY2cV91sOn73EbPMucgIpUfAsCFg/640?wx_fmt=jpeg张伯苓题词:义闻千秋。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ZWhqghB9D2ncKknZiaFxtK0Z2fguWf7c97N95wNCN7b5DeBY3zHoACWoJw3v4QTTAfrcZF3V6iaMw/640?wx_fmt=jpeg董必武题联:行乞为兴学,终生尚育才。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ZWhqghB9D2ncKknZiaFxtKrEVS4mIAlHXrqKQtM0DsbdwGQRRS9FyEsHs4NUiakNRw9zdWnov7wpQ/640?wx_fmt=jpeg
蔡元培著文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ZWhqghB9D2ncKknZiaFxtKwdHFrfHtpKnnKdTibqOZkw0kiacQGjcZuzdJeTHaUZwImvBABtbiaskibQ/640?wx_fmt=jpeg国学大师季羡林题词:武训魂。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ZWhqghB9D2ncKknZiaFxtKR7uCV2pZqYaLMfNHib5eQA4ZC81Goeia5DEcNWGzOVaibw8YqZF0NT65Q/640?wx_fmt=jpeg
武训办义学不仅在国内拥有极高声誉,他的声名还远播海外,感动了全世界,他被收入《世界教育辞典》中,被尊称为“无声教育家”、“平民教育家”。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ZWhqghB9D2ncKknZiaFxtKiaK26bVYjtwTQQYO10ncuicdYv4C7gicnDhGolXEp87HwupFKm3f02AOQ/640?wx_fmt=jpeg
时间来到了1950年的新中国,电影《武训传》面世,这样的一位千古义丐的真实电影,却被卷入了那场荒唐的文化浩劫。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ZWhqghB9D2ncKknZiaFxtKDcs7OZfibP9kVUUwDnBHhsUv0jhTygCkkicYCDP92VcZSEibRPtHhuyIg/640?wx_fmt=jpeg


在全国声势浩荡的批判声中,这部电影也拉开了文革的序幕,文革时,电影主创人员无一幸免,《武训传》的导演孙瑜,是中国电影届泰斗,才华横溢。文革时却因为这部电影,遭到无数次抄家、批斗,大半生里都在无奈中苟活着。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1iaduKY5OJoLvGmfy0ub7b0HXbD0EpsdZ4qsuQNzrcquOicsTI3EwCnxahr3ejYYG6cAImQOwiaWCw/640?wx_fmt=jpeg孙瑜
武训的扮演者赵丹,曾专门到武训的家乡体验生活,经常穿着乞丐的破衣服行走街头,到达了人戏不分的地步。他对角色倾注了所有的心血,而文革发起后,赵丹不可幸免地成为了被专攻的对象。先是被抄家,然后又是被投入监狱。当5年多后赵丹被放出来时,他几乎都不会说话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ZWhqghB9D2ncKknZiaFxtKRO1Bdc8fyTich3VUenUDECeXecVdHSQpTMMKwq8xRAJia42SiaictkkGicA/640?wx_fmt=jpeg
而武训这位曾经的英雄,就这样被埋进了历史里,新天新地的国家不需要他,新天新地的人民也被迫把他遗忘。这个坚定地活出生命价值的穷苦人,被丑画成一种阶层的可笑代表,而被新社会抛弃。甚至有人带着红卫兵,扒掉了他的墓,还抛了他的尸……直到整整34年后,武训才被平反。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ZWhqghB9D2ncKknZiaFxtK8zhGb2qHZvDYJ3CWeYs0YrDGcTic9LBmbLxgwkgz7qIEk31MpldIlPw/640?wx_fmt=jpeg
民国时期某中学的一次,历史考卷中有这么一道题目:说出你最崇拜的历史人物。在三百多份答案中,几乎所有学生都回答武训。
可今天的中国,如果我们现在,用同样的考题去问学生,恐怕没有一个学生会知道,在中华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他,为中国的平民教育呕心沥血。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1iaduKY5OJoLvGmfy0ub7bU4TJtCZ631JowGSfozwueI2SWCibRRhBByGWkZRVqIricBfqgs2dSwnA/640?wx_fmt=jpeg
与武训几乎同时代的菲斯泰洛奇,出生在当时很贫穷落后的瑞士。与武训一样,都属于下层人,但他同样有一颗伟大的慈爱心,在他的毕生努力下,平民教育最终在瑞士得以普及,教育的成功使这个落后的小国,一跃成为欧洲一流的教育超级大国,菲斯泰洛奇更是被尊称为“教圣”。他们同样是为理想,为自己的国家,艰苦跋涉一生,平凡而伟大的灵魂,可武训却被整个中华民族都快遗忘了,今天的中国,还有多少人知道他?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tX6zYuGjynZWhqghB9D2ncKknZiaFxtKmshQQR0FF2lh0MTJ9kemCF7e5WtmQ8loXckhDBvxU7ZqDREejRzalQ/640?wx_fmt=jpeg

名传千古不为己,但求穷人不受欺,他捧起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他所期望的,可这不应该是我们所期望的。
陶行知先生在《把武训先生解放出来》的文章中曾疾呼:“武训先生不属于我们的小圈子,他不属于一党一派,他属于各党各派,无党无派,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属于四万万五千万人之每一个人。”
当今盛世中华,我们更应该传播他的故事,让他的精神飞到今天中华大地,每一个人的心里去,使每一个人都自动地去兴学,都自动地去好学,都自动地去帮助人好学,百年武训,行兼孔墨,只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没有忘记这种武训精神,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教育复兴就有希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个新中国第一部特级禁片,它的内容远远超乎你的想象!